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康复与护理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研究促进康复、护理等延续性医疗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规范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于2013年5月23—24日在沈阳召开康复与护理工作会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军同志主持。 马晓伟在讲话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下,失能、失智和患病老年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照料问题十分严峻。随着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逐渐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康复与护理服务将大有可为,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也对加快发展康复与护理服务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马晓伟说,加快发展康复与护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刚性需求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康复与护理服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老龄社会的到来催生巨大的康复与护理服务需求。从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来看,必须加快发展康复与护理服务,以满足社会普遍存在的庞大的刚性需求。二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有力措施。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发挥作用,以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医院的发展思路也将更加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康复医学的核心价值是早期康复,使患者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只有发展康复与护理等延续性医疗服务,才能为大医院长期压床或者反复间断性占用二、三级医院床位的老年患者找到“出口”,才能为实现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创造条件。三是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护理领域属于劳动密集型,庞大且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规模,康复与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康复与护理服务成为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发展康复与护理服务将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消费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四是解放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在“4-2-1”的家庭模式下受到了挑战。发展康复与护理服务,可以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解放大批中青年劳动力,让更多人回到工作岗位投身于社会事业发展,有效应对人口红利衰减后的劳动力供给危机。 马晓伟强调,当前我国康复与护理服务还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增长的康复与护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康复与护理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地区间差距较大;二是连续、协调的医疗康复与护理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三是从业人员十分匮乏,尚未形成规范的培训、认证和管理体系;四是康复与护理服务能力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待提高;五是支持康复与护理服务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还未形成,市场开放力度不够。 马晓伟要求,在“未富先老”、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和公立医院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以有限的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大家要认真研究,大胆实践,有所作为。同时,提出几点工作设想:一是明确康复与护理服务发展的思路框架,完善政策措施。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基本思路,制定完善促进康复与护理服务发展的政策框架和主要措施。同时,加强与医保、民政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康复与护理服务健康发展。二是构建康复与护理服务体系。将康复与护理服务机构纳入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中进行建设和规划。在医疗服务上游推动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在下游探索医养结合的康复、护理、养老服务模式,推动护理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根据康复与护理服务特点,构建一支多层次从业人员队伍,作为人力资源缺口的重要补充。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提高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四是规范康复与护理服务内涵。明确服务对象,完善服务模式、服务内涵,制订和细化康复与护理机构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五是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康复与护理服务的试点方案,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在康复与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和服务内涵、人员培养以及筹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当前完善护工体系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进一步加强护工队伍的规范管理,完善护工队伍建设体系,整合现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从业人员培训、认证,明确护工服务内涵和服务标准,加强对护工公司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同志,部分省(市)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医院管理、卫生政策、护理管理有关专家等计约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 |